歐美風行的mindfulness (靜觀/正念)是甚麼?禪定與冥想的分別

Mindfulness在歐美大行其道,英國一些小學甚至有8星期的課程來學習,報告顯示大部分學童上了 mindfulness 課程可減低負面情緒或行為並增強自我認知;更有研究指禪修令大腦的特定區域增加灰腦質,減緩部分自然老化。講到很有用,究竟甚麼是mindfulnss? 是不是等於冥想或打坐?

(sources:Mindfulness Display by Nickyjevon at Ledbury Primary School)

 

甚麼是Mindfulness?

Mindfulness,港譯靜觀、台譯正念。靜觀一詞更能表達其狀態及方法;而正念則出於佛學的八正道,mindfulness是源出於佛學,只是西方社會一般都不提這背景。因此,筆者認為兩個譯法都各有千秋,所以會交雜地使用。

(sources:go.activecalendar.com/)

麻省大學醫學院的卡巴金教授(Jon Kabat-Zinn),把正念引入西方主流社會的開創者,他給正念的定義是:Mindfulness is paying attention in a particular way: on purpose, in the present moment, and nonjudgmentally. ( 靜觀是將念頭有意識地專注於當下,當下的感覺、感受、而不加批判)

當我們習慣了這種注視當下的模式,它便不單是減壓的手段,更是一種生活方式:活在當下。

不想活在當下嗎?

很多人立即說,我當下的人生很難過,或困於疫情、或失業、或失意、或失戀等等,那麼活在當下很痛苦吧!甚至會說,想跳過當下,活在過去或未來,當下太辛苦! 

(sources: Chau Luong on Unsplash)

你說得對,解答方法是,除了活在當下還有以下想法配合噢( 引用<<自多災多難的人生>> ):

  1. 不評判(Non-Judgmental): 不對自己情緒、想法、身體感覺等現象做好或壞的價值評判,只是純粹的覺察
  2. 耐心(Patience):對自己的各種身心狀況保持耐心,有耐性地與他們和平共處
  3. 初學之心(Beginner’sMind):常保持一個初學者之心,保持好奇,開放,以赤子之心面對每一個現象的發生
  4. 信任(Trust):相信自然的安排,相信生命的智慧與能力能帶來最適合的安排
  5. 無為(Non-Doing):只是無為地覺察當下發生的一切身心現象
  6. 不強求(Non-Striving):不強求想要的目的
  7. 接受現狀(Acceptance):願意如實地觀照當下的身心種種現象
  8. 放下(Let it go):放下種種的好惡分別心,只是分分秒秒地覺察每個當下發生的身心現象

其實部分概念都是取自八正念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看。

禪定與冥想的分別

(sources:synergycounselling.ca)

上文提到靜觀/正念源出於佛學(請留意是佛學不是佛教),很多人便會好奇,禪定與冥想只是字眼不同嗎? 是否有不同呢?? 兩者有根本上的不同。

禪定與冥想在外觀上是一樣的,大部分都是盤膝而坐,手心向天,調整呼吸,然而兩者於意識的處理大相徑庭:冥想是將當調整好呼吸後,再把思想放空,將注意力從呼吸上移開,進入一個任思想遊離飄浮的狀態,或者甚麼都不想,任由思想流走交替著,逐漸進入一個只屬於自己的空間。

禪定則是重於「在」,將整個意識放於「在」,在這個世間、在這個身體,Being Centre, 覺察到意識與內在的連結,身心靈合一,以達到「定」的境界。

個人較推薦禪定,兩者都可以放鬆身心,但只有「定」才可以令我們更易提升調率,提升調率便更易得到物質及心靈世界的豐盛。

 

 

樂選講者

有完美主義的師奶,喜歡東揀西揀搵最平靚正嘅事物,由投資、文藝到生活用品,都喜歡花時間去研究一番,認真的為自己選擇最適合自己每一人、事、物,亦樂意用文字與人分享心。